基礎化學[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]

《基礎化學》是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圖書。

內容簡介

本書內容包括實驗室基本操作、溶液理論、酸鹼平衡理論、重量分析法、滴定分析法、酸鹼滴定法、非水滴定法、配位滴定法、沉澱滴定法、氧化還原滴定、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、物質結構基礎、烷烴與環烷烴、烯烴與炔烴、芳香烴與鹵代烴、醇、酚、醚,醛和酮、羧酸及其衍生物、含氮有機化合物、雜環化合物。

本教材可套用於高職高專環境工程、化學分析、套用化工、煤化工等專業,也可套用於資源環境、生物工程、製藥等專業以及在職職工的培訓。

目錄

第1章實驗室的基本操作

11簡單玻璃工

111玻璃管(棒)的清潔與切割

112玻璃管的彎曲

113滴管、毛細管與玻璃釘的製作

12常用玻璃儀器及使用

121精密玻璃量器的使用

122一般玻璃儀器的使用

13常用試液、緩衝液和指示液的配製

131常用酸鹼溶液的配製

132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

133指示劑與指示液的配製

14純水的製備及其製備原理

15回流與蒸餾操作

151回流與回流裝置

152蒸餾與蒸餾裝置

153絕對無水苯與絕對甲醇的製備

16萃取

161液液萃取原理

162液液萃取操作

163固液萃取操作

17過濾、加熱與乾燥

171過濾的分類與基本操作

172常壓過濾及其基本操作

173減壓過濾及其基本操作

174加熱的種類與適用範圍

思考與練習

第2章溶液理論

21水——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

211水的性質

212水在生命體及食品中的作用

22溶液

221關於溶液的一般概念

222溶解過程

223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

224非電解質稀溶液的依數性

23膠體溶液

231分散體系

232溶膠

233高分子溶液

思考與練習

第3章酸鹼平衡理論

31酸鹼理論

311阿倫尼烏斯(Arrhenius)電離理論

312酸鹼質子理論

313路易斯(Lewis)電子理論

32酸、鹼的離解平衡

321離解常數

322離解度

323離解常數和離解度的關係

33酸鹼溶液中pH值的計算

331強酸、強鹼溶液pH值的計算

332一元弱酸、弱鹼的溶液pH值的計算

333其他酸鹼溶液pH值的計算

334同離子效應

34緩衝溶液

341概念

342緩衝原理

343緩衝溶液pH值的計算

344緩衝溶液的配製

思考與練習

第4章重量分析法

41重量分析法對沉澱的要求和沉澱劑的選擇

411沉澱法的一般操作步驟

412氣化法的一般操作步驟

42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

421沉澱的溶解度和溶度積

422同離子效應

423鹽效應

424酸效應

425絡合效應

43沉澱的形成過程

431沉澱的分類

432晶體沉澱的形成過程

433形成良好晶體沉澱的條件和方法

434重量分析法對沉澱稱量形式的要求

44重量分析法的結果計算

441換算因數的計算

442沉澱劑用量的計算

443取樣量的計算

45重量分析法套用實例

思考與練習

第5章滴定分析法

51概述

511滴定分析法的特點

512滴定分析法的分類和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

513滴定方式簡介

52標準溶液與常用的基準物質

521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

522標準溶液的配製、標定與管理

523滴定分析的主要儀器和操作

53滴定分析的基本計算

531滴定度的計算

532一般溶液配製時濃度的計算

533標定標準溶液的計算

思考與練習

第6章酸鹼滴定法

61酸鹼平衡理論簡介

62溶劑的酸鹼性

621根據酸鹼質子理論可以把溶劑進行分類

622水溶液中酸鹼的強度

63酸鹼指示劑

631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與變色範圍

632酸鹼指示劑的配製

633常用的酸鹼指示劑及其用量

64酸鹼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

641強酸與強鹼之間的滴定和指示劑的選擇

642一元弱酸的滴定

643一元弱鹼的滴定

65酸鹼滴定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

651酸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

652鹼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

66酸鹼滴定法套用實例

661小蘇打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測定

662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

663氮元素含量的測定

思考與練習

第7章非水滴定法

71非水滴定的原因

711非水滴定的溶劑

712拉平效應與示差效應

72非水滴定條件的選擇

721溶劑的選擇

722滴定終點的確定

73非水滴定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

731高氯酸滴定液(01mol/L)的配製與標定

732甲醇鈉滴定液(01mol/L)的配製與標定

74非水滴定法套用實例

思考與練習

第8章配位滴定法

81概述

811能夠用於配位滴定的反應必須具備的條件

812配位化合物的分類

82EDTA的性質及其配位化合物

83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平衡

831配位化合物的穩定常數

832影響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

84配位滴定原理

841配位滴定過程中金屬離子濃度的變化規律

842配位反應的完全程度

843配位滴定反應進行完全所需要的pH值

844配位滴定的指示劑

85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

851控制溶液的酸度

852利用掩蔽和解蔽

86配位滴定法套用實例

861EDTA標準溶液(005mol/L)的配製與標定

862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等藥品的含量測定

87配位化合物在生物、醫藥方面的套用

思考與練習

第9章沉澱滴定法

91概述

92摩爾(Mohr)法

921摩爾法的工作原理

922鉻酸鉀指示液的用量

923滴定條件的選擇

93佛爾哈德(Volhard)法

931佛爾哈德法的滴定原理

932滴定條件的選擇

94法楊司(Fajans)法

941法楊司法的原理

942滴定條件的選擇

95沉澱滴定法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

96沉澱滴定法的計算與套用實例

961沉澱溶解度和溶度積的計算

962分級沉澱的計算

963沉澱滴定法的計算

思考與練習

第10章氧化還原滴定

101概述

1011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分類

1012電極電勢

102電位滴定

103氧化還原滴定法

1031概述

1032滴定過程中電勢的變化及滴定曲線

1033氧化還原指示劑

104氧化還原滴定分析法套用實例

1041高錳酸鉀法

1042重鉻酸鉀法

1043碘量法

思考與練習

第11章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

111基本概念與定律

1111基本概念

1112朗伯(Lambert)比爾(Beer)定律

112目視比色法

1121目視比色法簡介

1122重金屬的檢測(略)

1123砷鹽的檢測(略)

113紫外可見分光光度法

1131紫外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原理

1132紫外可見分光光度法檢驗操作規程

1133分光光度法套用實例

114紫外可見分光光度法檢驗操作規程

1141定義

1142儀器

1143樣品測定操作方法

1144注意事項

1145結果計算

115TU1901型紫外可見分光光度計標準操作規程

1151操作方法

1152注意事項

思考與練習

第12章物質結構基礎

121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

1211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徵理論認識過程

1212四個量子數

1213核外電子的排布

1214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

122化學鍵與分子結構

1221離子鍵理論

1222共價鍵理論

1223雜化軌道理論

1224雜化軌道的類型

1225化學鍵理論總結

123分子間作用力

1231取向力

1232誘導力

1233色散力

1234氫鍵

思考與練習

第13章烷烴與環烷烴

131烷烴的概念

132烷烴的結構和異構現象

1321烷烴的結構

1322烷烴的同系物和構造異構

133烷烴的命名

1331伯、仲、叔、季碳原子和伯、仲、叔氫原子

1332烷基

1333烷烴的命名法

134烷烴的構象

1341乙烷的構象

1342正丁烷的構象

135烷烴的物理性質

1351熔點的遞變規律

1352沸點的遞變規律

136烷烴的化學性質

1361鹵代反應

1362氧化反應

1363裂化反應

1364異構化反應

1365石油化學工業簡介

137脂環烴

1371脂環烴的分類和命名

1372環烷烴的結構與穩定性

1373環烷烴的性質

思考與練習

第14章烯烴與炔烴

141烯烴的結構和異構現象

1411乙烯分子的結構

1412烯烴的異構現象

142烯烴的命名

1421烯基

1422烯烴的命名

143順/反異構體的命名

1431順/反異構體的命名方法

1432Z/E構型標記法

144烯烴的物理性質

145烯烴的化學性質

1451加成反應

1452氧化反應

1453聚合反應

1454α氫的反應

146二烯烴

1461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

1462共軛二烯烴的共軛效應

1463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

147炔烴

1471乙炔分子的結構

1472炔烴的命名

1473炔烴的物理性質

1474炔烴的化學性質

思考與練習

第15章芳香烴與鹵代烴

151芳香烴的概念

1511芳香烴的分類

1512苯的組成與結構

1513苯同系物的異構現象及其命名

1514苯系芳香烴的物理性質

1515苯系芳香烴的化學性質

1516苯的親電取代反應機理

1517苯環親電取代基的定位規律

152鹵代烴的概念

1521鹵代烴的分類

1522鹵代烴的命名

1523鹵代烴的性質

1524一鹵代烯烴和一鹵代芳烴

1525一鹵代烴的製備

1526重要的鹵代烴

思考與練習

第16章醇、酚、醚

161醇

1611醇的分類和命名

1612醇的物理性質

1613醇的化學性質

1614重要的醇

162酚

1621酚的分類和命名

1622酚的物理性質

1623酚的化學性質

1624重要的酚

163醚

1631醚的命名

1632醚的物理性質

1633醚的化學性質

1634重要的醚

思考與練習

小知識請不要酒後駕車

第17章醛和酮

171醛和酮的分類及命名

1711醛和酮的分類

1712醛和酮的命名

1713同分異構現象

172醛和酮的性質

1721醛和酮的物理性質

1722醛和酮的化學性質

173重要的醛和酮

1731重要的醛

1732重要的酮

174醛和酮的製取

1741醇的氧化

1742以烯烴為原料

1743以炔烴為原料

1744芳香烴的醯基化

思考與練習

小知識人造香料和香精

第18章羧酸及其衍生物

181羧酸

1811羧酸的命名

1812羧酸的物理性質

1813羧酸的化學性質

1814羧酸的製備

182羧酸的衍生物

1821羧酸衍生物的分類與命名

1822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

1823羧酸衍生物的結構特性

1824羧酸衍生物的化學反應

183油脂

思考與練習

第19章含氮有機化合物

191硝基化合物

1911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

1912硝基的結構

1913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

1914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

192胺

1921胺的分類和命名

1922胺的物理性質

1923胺的結構與化學性質

1924胺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

1925重要的胺

193重氮和偶氮化合物概述

1931重氮鹽的製備——重氮化反應

1932重氮鹽的反應及其在合成中的套用

思考與練習

第20章雜環化合物

201分類和命名

2011雜環化合物的分類

2012雜環化合物的命名

202雜環化合物的結構

2021五元雜環化合物的結構

2022六元雜環化合物的結構

203雜環化合物的性質

2031雜環化合物的物理性質

2032雜環化合物的化學性質

204重要的雜環化合物

205生物鹼

2051生物鹼的分類、命名和基本結構

2052生物鹼的分布規律和一般性質

思考與練習

小知識關於三聚氰胺

參考文獻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